用户
 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搜索

iyangxin缩小放大

2016-7-30 16:46

来自: 财新周刊

【商业故事】手机大战幕后的隐形冠军

来源于 《财新周刊》 2016年第29期 出版日期 2016年07月25日
小米魅族们贴身肉搏,默默站在背后的ODM已经成长为世界级巨人,它们的下一步在哪里?

国产手机洗牌继续:超越苹果三星,国际化成软肋
财新记者 覃敏
  7月11日,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,自2013年8月12日红米手机首次开卖以来,平均每秒售出1.21台。截至6月底,红米手机单品牌总销量破1.1亿台。
  小米为红米请了吴秀波、刘诗诗、刘昊然三位代言人,铺天盖地的广告里,人们看到了红米背后的小米品牌、市场及渠道能力,却不知道红米背后的闻泰。博思咨询总经理龚斌告诉财新记者,红米从主板设计到生产,主要由闻泰(Wingtech)操刀。
 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手机ODM(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,即原始设计制造商),服务的中国品牌厂商还有魅族、华为、联想、中国移动,打造出了魅蓝note、乐檬、中国移动A1等中低端“明星”机型,拥有上海、深圳、西安、嘉兴四大研发中心。
  除了闻泰,站在小米、华为等品牌厂商背后的ODM还有华勤(Huaqin)、龙旗(Longcheer)、中诺(Chino)等。它们非常低调,进退谨守分寸,极少主动接受媒体采访,品牌厂商发布新品时也不会提及它们,就像一道道追随品牌厂商的暗影,沉默地支撑起百万量级甚至千万量级的爆品,助力品牌厂商在国内中低端市场及海外市场的竞争。
  龚斌称,印度、东南亚、南美等新兴市场的本土手机厂商没有研发、生产能力,需要依靠中国ODM的扶持。“我相信,在新兴市场,不少本土手机品牌会被中国的ODM扶持起来,它们会成为中国品牌厂商的强劲对手。”
  这样的现象正在发生。印度前三大本土手机品牌Micromax、Intex、Lava,背后站着的就是闻泰、龙旗等中国ODM商。它们正与走出去的中国品牌厂商激烈竞争。“有趣的是,中国品牌商的手机很有可能也是闻泰们做的。”一位在印度工作的手机厂商人士说。
  市场研究机构IHS Technology的报告显示,2015年闻泰稳居全球最大的手机设计公司,智能手机整体出货达到5950万部。在ODM领域,中国的闻泰、华勤等多家企业都超过了老牌厂商富士康。

价格混战中崛起
  纵观手机产业发展史,十几年前,中国手机市场被国外巨头瓜分,耳熟能详的品牌是摩托罗拉、爱立信、诺基亚。彼时的中国品牌手机尚处萌芽,没有成型的手机供应链体系,没有值得一提的自主品牌,TCL、波导、夏新等国产品牌手机都是进口整机再贴牌,甚至开模具、做注塑、胶粘,都要去韩国订购。从某种程度上,韩国、中国台湾的ODM是中国大陆ODM的老师。
  中国ODM在2002年前后陆续出现。它们的员工大多是从摩托罗拉出来,聚集在北京,给国内外品牌厂商做设计,比如给日本客户做外包。当时,国内很多厂商有牌照,却没有设计能力,不少摩托罗拉技术骨干看准市场,开始尝试做ODM生意。德信无线是其中的佼佼者,当时的客户囊括阿尔卡特、西门子、三菱、TCL、波导等国内外品牌,年收入很快超过千万美元,并于2005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。
  市场很快风起云涌。一位手机业内资深人士回忆,2005、2006年前后,中国手机市场是最好的掘金时期,“大家都知道做手机赚钱,随便一块主板赚100多元,纷纷往这个市场挤,当时ODM厂商,更确切地说是主板方案设计厂商,一度接近500家。”
  时年31岁的张学政曾在意法半导体、中兴通讯等多家手机相关厂商工作,他决心放手一搏。2006年,张学政以10万元起家,组建起三四十人的小团队,开始做主板方案设计(IDH)。接近闻泰的某深圳手机厂商人士回忆,为了卖板子,张学政亲自扛着两台电脑,带着手机,在深圳华强北挨个推广,一遍遍将主板结构图、ID设计等演示给别人看。华强北有许多手机集成商,但当时的闻泰太小,好不容易才说动两家集成商代售闻泰的主板。
  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,张学政不停地钻研手机需求。他发现当时的双卡双待手机大多是双芯片结构,因此显得厚且笨重。于是,闻泰与展讯一起开发出单芯片的双卡双待主板。“使用单芯片的双卡双待手机非常轻薄,而且闻泰的价格卖得又便宜,一经推出,就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手机厂商。”上述深圳手机厂商人士回忆,“当时整个市场几乎血流成河,甚至国内很多使用双芯片的手机出口到非洲、东南亚,船都到了码头,却突遭退货。已经做成双芯片的板子或者手机为了清库存,只能放低价格,很多公司受到冲击都关门了。”
屏幕快照 2016-07-25 23.01.05.png
  闻泰一战成名,借势迅速崛起。2007年,闻泰卖出1800万片主板,拿下了海尔、海信、长虹、TCL、夏新、波导等品牌厂商,跻身中国一线IDH厂商行列。
  不过彼时闻泰已经意识到了风险:IDH竞争太激烈,而且门槛较低,从成熟的手机厂商里拉出十几个人都可以做设计方案,必须向产业链下游延伸。2008年,闻泰投资8000万美元,兴建了自己的手机制造工厂,占地200亩。这意味着闻泰帮客户设计完手机方案之后,可以向手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厂商采购零部件,然后在自己的工厂里生产、组装。
  龚斌记得,工厂刚建好一个月,闻泰高层就告诉他,闻泰给印尼的两个客户出货每个月达五六十万台。
 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认为,闻泰巨大的出货量还是源于低价。“2007年,一般IDH/ODM都选用联发科(MTK)的平台,闻泰却坚定地站在了展讯这边。相较于联发科,展讯能给闻泰的支持更多,合作的空间更大,闻泰也因展讯获得了更有竞争力的价格,得以从血雨腥风的价格战中杀出来。IDH/ODM厮杀最厉害的时候,几乎是贴地出货,一块板子就赚一两美元。”
  与展讯的合作还让闻泰在中国移动崭露头角。3G时代,中国移动受命运营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-SCDMA网络。由于TD-SCDMA芯片不够稳定,主板研发周期长,极少有品牌厂商愿意拉出单独的团队做TD-SCDMA。闻泰与展讯合作,拿出了许多基于TD-SCDMA的手机设计方案。“每次中国移动招标,十款手机里面最起码有两三款是由闻泰制造的,但品牌可能是华为、长虹或者其他。”上述深圳手机厂商人士介绍。
  闻泰一度成为展讯最大的客户,占到展讯整体出货量的50%。不少ODM看到闻泰的成功,也开始与展讯合作。闻泰则为了分散风险,开始寻求与联发科的合作。
  一位上海手机厂商人士称,联发科与展讯在低端市场竞争已久,若要干掉展讯,挖角展讯最大客户是不错的选择。联发科显然也有意与闻泰合作。但许多做联发科平台的IDH/ODM强烈反对这种合作,甚至有供货商打电话质问联发科:“你们知道闻泰是干什么的吗?闻泰是掀桌子的,一旦闻泰做了联发科,整个市场就乱了,我们都不要做了。”虽然遭遇一定的抗议和阻力,但最终MTK还是和闻泰签订了合作协议。
  此时的闻泰已经是中国式成功的典型:10万元资金白手起家,靠低价策略左右逢源,最终借大势站稳脚跟。不过,它与那个时代的所有ODM一样,仍属于野蛮生长,跟着中国的山寨手机厂商和传统手机厂商在海外赚钱,还谈不上强大的能力和格局。

绑定品牌厂商
  龚斌认为,闻泰早期随着展讯成长,之后展讯势弱,闻泰在芯片平台上作出调整,更加多元化发展,并将精力放在海外市场。近几年,新一波互联网手机大多选择ODM方式,它们的兴起重新成就了闻泰。
  小米是互联网手机的代表,也是闻泰接待的第一家互联网手机厂商。2010年诞生的小米在2011年推出了第一款手机,凭借电商+互联网营销,一路高歌猛进。至2012年,小米手机销量达到719万台,含税收入126.5亿元。2013年,在手机市场站稳脚跟的小米希望拓展产品线,同时挺进运营商市场。中国移动拥有最广大的用户群,且受TD-SCDMA制式影响大力补贴手机厂商,成为小米优先考虑的合作对象。
  “当时的小米没有做中低端产品的经验,且一直使用高通的芯片,与联发科没有实质的商务往来。闻泰既熟悉中国移动定制业务,又是联发科的重要合作伙伴,被小米相中。红米1由此诞生。”上述接近闻泰的某深圳手机厂商人士透露。
  2013年7月31日,小米为红米上市举行了高规格的发布会。小米联合创始人雷军、林斌、黎万强、周光平悉数到场,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副总经理马景新、腾讯公司副总裁郑志昊也出席了会议。会上,雷军将红米定位在大众市场,称1000元以下手机销量占61%,千元机才是手机的主战场,红米要做“体验最好的千元机”。
  红米1被业内视为小米2013年最重要的产品之一,为小米攻占二三线市场打开局面。上述深圳手机厂商人士透露,红米1累计销售3011万台。
  “在单款手机出货量中,这个数字前无古人,估计可能也后无来者。红米1赶上了功能机向智能机转移的大趋势,且小米开创的互联网营销模式风头正劲,加上运营商的补贴政策,是在特定的中国市场力量下结出的果实。”一位上海手机厂商人士认为。
  深圳手机厂商人士透露,2015年初上市的红米2累计出货量也超过2500万台,至今还在市面上销售。2016年,红米3、红米3S及联通定制版红米3X都由闻泰设计、研发并参与生产。
  红米的成功刺激了小米的竞争对手,联想、华为、魅族等厂商都希望在千元机市场打出爆品。一直追着小米打贴身战的魅族在2014年底推出“魅蓝”子品牌,与红米抢夺市场。魅族总裁白永祥曾称,“魅蓝”将帮助魅族拓展社会渠道,扩大市场份额。
  与红米一样,魅蓝同样采用了ODM方式,其中魅蓝系列由上海ODM厂商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做,魅蓝Note系列一开始由龙旗做,后来转给闻泰。魅族副总裁李楠称,魅蓝交给哪个ODM做,魅族有很大的选择余地,闻泰是一流的ODM。
  财新记者了解,魅蓝Note 2和Note 3是闻泰负责,距离魅蓝Note 1发布仅仅只有半年时间。上市刚一个月,魅蓝Note 2的单月销量就突破了120万台。
  深圳手机厂商人士表示,闻泰不会盲目接单。“接多了之后,产品定义、规格、设计必然类似,产品间会形成竞品关系,这样自己打自己就是内耗。”在他看来,红米、魅蓝Note、乐檬是闻泰负责的三个主要互联网手机品牌。它们之间互有区隔:魅蓝Note对标红米Note,价位更高;乐檬实际上是对标红米,但乐檬大部分的销售是在海外,红米主要还是在国内。且乐檬价格比红米便宜,它打击的是更低端、对价格更敏感的人群。
  闻泰在发展早期曾一度拥有200多个客户。自2012年开始,闻泰开始砍掉小品牌,只做一些国际大品牌和国内的主力品牌。到2013年,闻泰的客户更进一步集中,大概不超过十个客户,机型也在缩减,每个客户只做一两款,最多不超过三款机型。
  上述深圳手机厂商人士介绍,现在,闻泰的国内客户主要是魅族、中国移动、小米,海外主要服务华为、联想、TCL旗下的阿尔卡特以及印度的Micromax、Intex。今年,国内客户增加了360,海外增加了华硕。其中,华为、小米的出货量最大。
  “ODM厂商的策略必定是跟随品牌厂商走的。随着品牌厂商集中化趋势越来越明显,ODM经过优胜劣汰,活得好的厂商也只有十几家。目前,在ODM厂商中,华勤、闻泰、龙旗、天珑位于第一阵营,这四家厂商的出货量占到所有ODM的50%以上。” 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分析师潘九堂预计。
  他认为, 随着中国大陆品牌厂商在全球不断扩张,中国大陆的ODM能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越国外水平。假如把ODM分为研发设计、采购、生产制造三个环节,大陆的ODM在前两个层面完胜,台湾厂商的生产制造能力略胜一筹。

对接资本的未来
  潘九堂认为,手机ODM厂商的高速发展期即将临近尾声。短期来看,受海外市场需求及国内品牌厂商下放产能影响,ODM厂商仍将继续发展,但长期来看,ODM厂商将面临危机,毕竟除了三星、苹果,中国手机品牌已经把全世界能占的市场占的差不多了。未来整个产业的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,ODM厂商之间竞争激烈,利润会不断受到挤压。
  闻泰已经未雨绸缪。一方面,闻泰严格控制成本,不急于扩建生产基地,而是将超过一半的订单交给英华达、富士康生产;另一方面,闻泰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,在注塑、模具、喷涂等领域布局。有闻泰内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,现在,生产工艺和材质的成本几乎占到了手机成本的30%甚至40%。考虑到未来手机对工艺、材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,闻泰需要有自己的模具厂、注塑厂、喷涂厂。
  未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,张学政意识到闻泰需要更大的融资平台。他将目光瞄准了业绩下滑、亟需转型的A股上市公司中茵股份。
  中茵股份的前身是黄石服装股份有限公司,1996年8月即登陆上交所,在之后的发展中成长为一家房地产公司,主要在苏州、连云港、徐州、淮安、昆山等多个城市和地区进行住宅、写字楼、酒店等项目的开发。2014年,中茵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6.2亿元,同比下滑约31%;净利润为1689万元,同比下滑约69%。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-9亿元,经营压力很大。
  闻泰的出现恰逢其时。2014年,闻泰实现营业收入41.4亿元,同比增长6%;净利润为9399.7万元,同比增长70%。
  2014年12月25日,中茵股份宣布进入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程序。不到四个月,中茵股份与闻泰就资产收购事宜基本达成一致。根据双方协议,中茵股份以每股11.86元价格向闻泰母公司闻天下发行1.54亿股,以18.26亿元的对价获得闻泰51%股权。交易完成后,闻天下成为中茵股份第二大股东,占股 24.16%。
  这笔交易敲定之后,2015年底,张学政再次将闻泰剩余49%股权注入中茵股份。一方面,中茵股份宣布将旗下七处房地产公司股权(连云港中茵70%股权、昆山泰莱60%股权、昆山酒店100%股权、中茵商管100%股权、江苏中茵100%股权、苏州皇冠 100%股权和徐州中茵3.8%股权)作为置出资产,置换闻泰20.77%股权。一方面,中茵股份及下属公司以10.1亿元现金收购闻泰28.23%股权。
  “通过两次资本运作,闻泰成为中茵股份的全资子公司,所有业务悉数置入,等于迂回上市。”一位手机业内资深人士认为,“未来,中茵股份会加速去地产化,张学政则继续操盘,甚至不排除大股东在未来减持中茵股份股权。毕竟,手机产业需要积累,大股东短期内很难在业务层面插足。”
  2016年1月,张学政当选为中茵股份董事、总裁。在公告中,未来的中茵股份将把闻泰的产业作为主营业务,围绕闻泰进行资本和产业布局。
  与资本对接后的闻泰迅速向新兴领域挺进。上述深圳手机厂商人士称,围绕智能手机、车联网、虚拟现实三大领域,闻泰正在产业链上下游展开大规模收购和重组,希望打造“智能硬件+互联网生态”的大平台。公开资料显示,在虚拟现实领域,闻泰出资500万元设立了深圳市虚拟小魅科技有限公司,专注于虚拟现实相关业务,开启智能硬件和游戏类产品的新业务方向。同时,中茵股份拟出资1500万美元认购以色列知名手势识别高科技企业EyeSight新增股份,为闻泰虚拟现实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。在车联网领域,先是闻泰子公司出资300万元与车联天下共同成立上海联天科技有限公司,切入智能汽车及车联网市场;后来中茵股份干脆直接向车联天下增资5000万元,获得14.92%股权。
  此外,闻泰在大数据、供应链金融等领域也有布局,譬如与大数据公司九次方合作获得安徽、江苏南昌等地的大数据产业项目。
  与闻泰类似,一线的ODM厂商华勤、龙旗也在试水可穿戴设备、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,尤其是龙旗,与小米合作开发智能硬件更是如鱼得水。
  潘九堂认为,未来ODM厂商大致有三个发展方向,一是布局物联网、VR、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;二是向产业链上游延伸,譬如富士康收购夏普,获得上游元器件优势;三是自己做手机品牌,譬如天珑与法国合伙人共同创立的wiko,在法国已经成为可与苹果、三星媲美的品牌。
鲜花
鲜花
握手
握手
雷人
雷人
路过
路过
鸡蛋
鸡蛋

相关阅读

Time
返回顶部